|
|
|
光影十一年 感受大師魅力 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傳媒學院召開影視創(chuàng)作與教育學術周系列活動 |
http://ehavn.com 2023年4月24日 來源:華禹教育網(wǎng) |
|
近日,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傳媒學院召開影視創(chuàng)作與教育學術周系列活動。邀請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名譽副會長、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理事、上海交通大學教授李亦中,中國第五代電影導演、攝影師、中國傳媒大學教授梁明,上海電視臺主任編輯、紀錄片導演、制片、國際評委周雯華,國家一級導演、國家中央宣傳部著名導演、歷史學學士、傳播學專業(yè)文學碩士郝蘊,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副教授、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簽約評論員、中國社會學會社會治理專委會理事、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會員、中國倫理學會會員張鸝等嘉賓,圍繞微電影創(chuàng)作、視聽語言、拍攝技巧、紀錄片創(chuàng)作、人工智能的應用等方面進行了介紹和講解,并與師生深入交流。副校長周瑛、傳媒學院院長云貴彬出席部分活動。傳媒學院各專業(yè)師生共千余人次參加了本次學術周活動。
用真誠去創(chuàng)作
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名譽副會長、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理事、上海交通大學教授李亦中對本屆微電影盛典作品進行點評。座談會上,李亦中教授帶領大家一同賞析微電影《心跳》《三分鐘》《科學來了-魚兒放生》等作品。他指出,微電影要突出一個“微”字,把握好視頻時長,避免長篇大論;要把主題思想貫穿微電影始終,厘清短視頻與微電影的概念;要堅持“三性統(tǒng)一”,即教育性、趣味性、創(chuàng)意性,不僅要有獨到的拍攝手法和有趣的情節(jié),還要積極引領主流價值觀,用思想和內(nèi)涵賦予微電影的“靈魂”。
用情感去領悟
中國第五代電影導演、攝影師、中國傳媒大學教授梁明為廣大師生帶來他的影片作品,并與大家進行交流研討。梁明導演結合自身創(chuàng)作,為大家詳細講述視聽語言與鏡頭語言相互轉(zhuǎn)化所帶來的視覺傳達效應。他表示,電影就是“在眼皮底下發(fā)現(xiàn)美,再用鏡頭表現(xiàn)出來”,電影中蘊含著人內(nèi)心最真實細膩的情感,最好的題材就來源于身邊的小事和生活。梁明導演還從光影造型、聲音處理等角度為同學們講述拍攝技巧。
用嘗試去探索
上海電視臺主任編輯、紀錄片導演、制片、國際評委周雯華,圍繞紀錄片制作的角度,以“新時代背景下影視傳媒發(fā)展新探索與新實踐”為主題,從五個方面為師生講述紀錄片未來發(fā)展之路。在回答師生提問時,周雯華指出,影視創(chuàng)作要充分發(fā)揮自身的智慧和創(chuàng)造性,不斷去探索、大膽去嘗試,用真情實感創(chuàng)作出“內(nèi)容為王”的好作品;要強化理論知識,不斷開拓影視傳媒的社會實踐創(chuàng)新之路;要堅定文化自信,傳播時代主題,在把影視創(chuàng)作推向全世界的同時,更好的展現(xiàn)出新時代的民族精神。
用時間去磨練
國家一級導演,國家中央宣傳部著名導演、歷史學學士、傳播學專業(yè)文學碩士郝蘊結合自身工作經(jīng)歷,為師生們講述了她從播音員向?qū)а蒉D(zhuǎn)變的職業(yè)經(jīng)歷。隨后,她分別從三個拍攝角度不同的紀錄片,為師生們講述如何選擇紀錄片拍攝題材。她表示,紀錄片往往能夠讓我們更加關注生活、感受生活,從多種生活情境中不斷成長歷練,經(jīng)過長時間的積累,就能夠找到生活的真諦。
用智慧去創(chuàng)新
隨后,影視創(chuàng)作與教育學術周的第五場講座開始。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副教授、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簽約評論員、中國社會學會社會治理專委會理事、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會員、中國倫理學會會員張鸝開展了主題為《GPT-4來了,你的工作會被替代嗎?》的講座,著重介紹了人工智能語音對話、AI等技術與影視傳媒的應用。張鸝指出,人工智能是工具,要學會使用工具,通過運用人工智能,把更多先進技術用在影視傳媒行業(yè),去探索更多有價值的創(chuàng)新項目。講座結束后,張鸝老師回答了部分師生的提問。
|
關于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更多的相關文章請點擊查看 |
|
特別說明: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(diào)整與變化,華禹教育網(wǎng)(ehavn.com)所提供的信息為非商業(yè)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(nèi)容的真實性,僅供參考,相關信息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。 |
|
|
|